好的,我会对文章进行改写,保持原有的语义配资投资平台,但会加入更多的细节描述。
---
周裕常 口述 刘人安 整理
我叫周裕常,是这段历史故事中的男主人公,而女主角的名字叫赵秀云。
1958年,我和赵秀云同一时间被调入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。可以说,我们的相遇是一种“天作之合”。不仅如此,命运竟然让我们在同一个研究所里共事,还被分到了同一个研究室工作。
当时,我还年轻,许多同事都说我是个英俊的年轻小伙。后来成为我妻子的赵秀云,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我时,她说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那时候我也没想到,她会成为我的妻子。
记得有一个周六的下午,赵秀云突然出现在我的办公桌前,手里拿着两张电影票。她把其中一张递给我,我有些愣住了。虽然心里疑惑,但很快我便明白了她的意思——她邀请我一起去看电影。那一刻,我心里有点激动,也有点害羞,这是我们第一次这样的约会。
自那以后,我们开始了频繁的接触和交流,慢慢地,爱情在我们之间悄然滋生。1959年9月底,正值国庆前夕,研究所的同事们在食堂为我们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。
展开剩余83%那时候,婚礼不像现在那么盛大,大家就是简单地买些糖果、瓜子、花生,坐在一起聊聊天,所里的领导来讲话,然后大家一起吃点小吃,算是婚礼的全部内容。婚礼结束后,我们也就把自己的床被、日常生活用品搬到了一起,算是开始了新的生活,赵秀云也正式成了我的妻子。
结婚后没多久,赵秀云被调到湖北的农村进行劳动锻炼。过了一段时间,我也接到命令,被调往遥远的湖南衡阳,参与建设二七二厂——这个厂是我国核工业的重点项目之一,是生产铀原料的龙头企业。
那时的核工业,工作性质高度保密,连父母、妻子都不能知道我去的地方、做的事。组织安排我去哪儿,做什么事,我只能默默服从,不能透露半点消息。
1960年,我临行前去湖北的农村见了赵秀云。那时,我和她说得很轻松:“我要去出差了,这次出差时间会很长,还要带上一些行李,可能我们一段时间都见不到面了。”赵秀云问我去哪里,做什么,我只能回答她说:“这是保密的,不能告诉你。”
当我到达衡阳二七二厂时,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。成千上万的工人、专家、军人和民工正齐心协力建设核工业。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,我住进了一个破旧的房子,原本是劳改农场的旧房。
生活稍微稳定后,我给赵秀云写了一封信。在信中,我既没有透露工作地点,也没有提及任何工作内容,只是告诉她一个类似于信箱号码的地址,好像我只是去信箱工作了一样。
由于二七二厂所在地区的水源紧张,水需要通过远距离拉运。有一天,约在我们分开半年后的一个清晨,我照常去取水,突然在远处的树林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。那一瞬间,我的心跳加速,难道真的是赵秀云?我靠近一看,果然是她!我们相视而笑,瞬间拥抱在了一起,赵秀云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。我心里既惊讶又高兴。
几天前,她给我来信说她已经完成了劳动锻炼,准备返回北京。她还提到,组织安排她出差,但并未透露去哪里,做什么。我心想,出差是一件很平常的事,也没多想,没想到她竟然来到了衡阳,与我相遇。
我们的重逢仿佛是一场电视剧里的感人场面,那一刻的泪水与笑容,直到今天想起仍让我感动不已。后来,组织了解我们的情况后,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间房子,我们可以住在一起,彼此照顾。
1963年8月23日,经过多方的准备,二七二厂的第一条铀水冶生产线终于投产了。不久后,生产出了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弹的铀原料。那时,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:希望这颗原子弹能够尽快爆炸,给国家带来更强大的力量。
1964年10月15日,二机部发布了紧急命令,要将与原子弹研制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图纸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。中央决定,考虑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,我国的铀原料基地可能会遭到敌方的破坏,所有与核工业相关的机密资料必须立即转移。
这项工作非常重要,二七二厂作为铀原料的核心企业,承担着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。那天中午,我接到厂里办公室的通知,要求我前往档案室。领导告诉我,所有的资料必须在次日早晨之前完成转移。于是,我们十几人立即开始了忙碌的工作,整整工作了一夜,直到天亮,才把所有资料打包完毕。
这些档案、图纸被装进了20多个木箱,并在武装人员的护卫下,送往几十公里外的一个疗养院。
就在我们忙着转移资料时,赵秀云突然跑来,问我:“老周,你们这是在做什么?转移资料是不是和原子弹有关?”她的话还没说完,我就赶紧打断她:“保密守则第一条是什么?”她低声回答:“不该问的,不该说的。”我笑着点点头:“没错,这些事情都涉及到国家机密,谁都不能问。”
赵秀云听完后,脸微微红了。转移工作结束后,10月16日晚上,她在广播中听到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,才明白了我们当时转移档案的真正原因。
今天,我们夫妻俩已经携手走过了60个春秋。我已经86岁,赵秀云89岁,我们依旧住在二七二社区,生活非常幸福。
每当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,我们经历的种种困难和牺牲,以及我们做出的那份微薄贡献,我都觉得非常值得。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核工业建设者,国家才得以一步步实现强军梦、强国梦。
现在,我虽然已经退休,但心中依然牵挂着核工业的未来。我真心希望,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,我们的核工业能够继续取得新进展,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!
---
周裕常简介
周裕常,1956年10月参加工作,1961年1月应中央批准,从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所调至湖南衡阳参与建设湖南一厂。他凭借多年化学化工的学习与实践,投身于铀水冶和铀纯化工作。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于1981年1月担任二七二厂科技办公室主任,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。在此后的岁月里,他一直从事科研、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,直到退休。
策划:杨金凤 编辑:李春平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